芳兰村薄氏家族从五台到太原,沿台忻公路,行至定襄县境内的河边与蒋村之间时,就会路过一个名叫芳兰的村子。许多过往的行人,很少有人在意这个村子,而更感兴趣的是村子北面的河边村和村子南面的蒋村,因为这两个村分别是阎锡山和薄一波的故里。殊不知,在明清时期,芳兰村是定襄县最富庶、最文明的一个村镇之一,粮盈物阜,百业兴隆,公益完备,商贾棋布,县人乃至晋省各县皆仰慕的一个地方。溯其原委,与村中的薄氏家族有着很大的关系。薄姓是芳兰村的大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50%以上。五台石村薄氏是芳兰薄氏的分支,据石村《薄氏家谱》记载,芳兰薄氏家族源远流长,其始祖可上溯到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知县安嘉士曾言"薄氏乃襄之望族"。薄氏家族代有精英,屡出贤儒。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芳兰村先后出进士2人:薄人龙(清乾隆十九年)、薄文龙(乾隆四十八年);举人14人:薄涛(明成化七年)、薄徽(弘治八年)、薄世佑......
薄仁山乡试硃卷在济南长清出现2009年底,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大刘村居民薄庆三携带祖上珍藏的一册乡试硃卷,到利津县北岭乡薄家庄(含福寿、康宁、维新、和平四个行政村)寻亲。...
薄氏,相传于姜姓。据《潜夫论》等书载:上古有薄国(今山东曹县东南)是炎帝后裔的封国,以国为氏。薄氏后代分布全国。...
北宋时期,薄氏始祖自苏州府阊阖门外迁居于此,占籍山底村,繁衍生息,至今已近千年。...
薄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源自姜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薄姓族人自先秦时期起便广泛分布于河南等地,后逐渐播迁全国。明清时期,薄姓因迁民政策而扩展至江苏、浙江等地,清朝又有“闯关东”和“走西口”之举。如今,薄姓分布广泛,族人勤劳智慧,...
部分得姓始祖:薄姓始祖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大夫,是商汤的后代。故薄姓后人尊商汤为得姓始祖。...
先秦时期,薄姓在今河南商丘与安徽亳州一带分布。战国中后期,薄姓子孙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一带。三国时期,薄姓的一分支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薄姓除繁盛于谯郡与雁门郡外,还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宋、元时期,薄姓在西北之甘肃、宁夏、内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明朝初期,山西薄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中叶以后,薄姓于西南之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华南之广东等地均有所见。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渐有山东等地之薄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清咸丰六年以后,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姓走西口,迁于今河套地区谋生。二十世纪中期,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薄姓人口,也已在台湾落户成家。...
...
...
...